我院多学科合作为一患视网膜血管阻塞孕妇实施“连环”手术 待产孕妇突发视力下降 医生剖腹同时治眼疾
日期:2018/7/9 0:00:00 来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在产科副主任医师吴昊为徐女士行剖腹产的同时,眼科主任医师刘堃为其行眼部注射
近日,29岁的徐女士自觉右眼视力明显下降1周,前往我院就诊,我院产科收治入院。患者目前怀孕32周,平素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查24小时动态血压及尿蛋白均未见异常。当时徐女士右眼最佳矫正视力仅为0.05,眼底表现为视盘高度水肿,血管走形迂曲,静脉扩张,网膜上见大片棉绒斑及散在出血灶,黄斑水肿明显。
入院后,患者眼部情况继续恶化。在我院视觉复明临床医学中心主任许迅组织下,中心常务副主任孙晓东、主任医师刘堃、主任医师俞素勤、主任医师宫媛媛、主任医师王卫峻、副主任医师朱弼珺、主治医师郑颖共同为徐女士会诊。会诊专家结合孕产妇病史及查体情况,排除了常见的妊娠高血压所导致的视力下降,根据患者眼底表现结合患者孕32周+血液学检查处于相对高凝状态,拟诊断为比较少见的孕期视网膜静脉阻塞伴视网膜动脉阻塞。由于患者右眼视力下降加重,建议患者尽快接受右眼玻璃体腔内抗VEGF药物注射治疗。
抗VEGF药物是一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可以抑制新生血管生成、降低血管通透性,达到促进视网膜内渗液快速吸收和改善黄斑水肿的目的。但抗VEGF药物说明书中明确指出,该药物不推荐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使用,而患者的孩子也是夫妻二人好不容易怀上的。
医务人员和患者陷入了两难的抉择。一方面,若等待产后再接受眼部治疗,徐女士的视力可能会进一步恶化,甚至有失明的风险;另一方面,若给怀孕的徐女士眼部用药,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可预知的危害,这是患者和医务人员都无法接受的结果。面对如此特殊的患者,医务人员的诊疗方案需慎之又慎,该做出怎样的选择,是摆在患者和医生面前的难题。
6月8日下午,在我院医务处的组织下,我院眼科主任医师刘堃、产科主任陆惠芳、产科副主任医师吴昊、麻醉科执行副主任(南)姚俊岩、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张杰等专家对患者进行了院内会诊,共同评估患者病情及胎儿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会诊专家经过反复讨论,确定了治疗方案:徐女士目前处于孕晚期,眼部病情危重,必须尽快接受治疗。虽然胎儿尚未足月,但宫内发育良好,具备提前分娩的条件,拟由多学科协作行剖宫产娩出胎儿,后马上行眼部抗VEGF注射。这样既能避免抗VEGF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又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让患者眼部疾病得到治疗。经过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徐女士和家属欣然接受了这一治疗方案。
6月11日下午,产科陆惠芳、吴昊团队为徐女士实施了剖宫产手术,胎儿甫产下,眼科主任医师刘堃立刻为徐女士行右眼玻璃体腔内抗VEGF药物注射治疗,新生儿科及麻醉科团队全程检测母胎生命体征,为手术保驾护航。整个手术历时2小时,徐女士顺利产下一名健康女婴并完成了眼科治疗。待徐女士出院时,右眼视力已提高到0.8,黄斑水肿几近退尽,母女健康。
(通讯员/眼科 郑颖 刘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