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呼吸科、超声医学科与病理科联合开展院内首例B超实时引导下横隔胸膜肿块穿刺
日期:2018/10/23 0:00:00 来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诊断是治疗的前提,在保证疗效或诊断结果的前提下选择最适当的诊断操作技术把并发症减少到最低水平是每一个医务人员的追求。近日,我院呼吸科、超声医学科与病理科利用超声造影的优势及高难度靠近心脏的横膈膜肿块微创介入技术,联合开展了院内首例B超实时引导下横膈胸膜肿块穿刺检查。
应女士在体检时发现右侧胸腔积液及右侧胸膜实性团块,我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张鹏宇接诊应女士后,经仔细分析病史、胸部B超,考虑为胸膜转移性肿瘤可能性大。
决定肿瘤治疗方案的关键是性质诊断,获取足够的病理标本进行后续基因检测是当务之急。一般而言,采集病理标本可以采取B超和CT引导下穿刺或胸腔镜下活检。由于应女士的病情极为特殊,其胸膜肿块位置低,位于右侧横膈胸膜,且肿块位置紧邻心脏,稍微操作不当便可能造成心脏及大血管不可逆的损伤,因此呼吸科联合超声科介入团队决定采用创伤更小、可以实时引导的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
为保证穿刺顺利进行,呼吸科主任张旻、副主任医师张鹏宇与超声科主任吴蓉、主治医师李鑫一起进行术前讨论,探讨穿刺方式和进针路径,最终制定了周密的穿刺方案。介入团队利用超声造影,充分显示出肿块的血供,避免穿刺坏死组织,随后利用应女士的右侧胸腔积液,穿刺针经由胸腔积液到达胸膜肿块,巧妙地避开了肺组织,避免了气胸发生。最后利用超声造影实时引导的优势,显示心脏及大血管毗邻关系,配合患者的呼吸运动进行穿刺,最终安全取得满意的病理标本。病理科主任医师路光中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经多学科讨论,最终诊断为胸腺鳞癌伴有胸膜转移。由于诊断及时明确,应女士很快接受了治疗,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胸腺鳞癌伴有胸膜转移临床上较为少见,而且病灶位于横隔胸膜,诊断难度较大,总体预后较差。此次我院呼吸科、超声科以及病理科密切合作,在我院首次成功实行B超实时引导下横隔胸膜肿块的穿刺,填补了我院在该诊断领域的空白。
(通讯员/呼吸科 肖辉)